发布时间:2018-03-04 15:27 作者: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
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,教育者要先受教育。为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,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,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为期一天的《了凡四训》专题学习。我校特邀国学讲师陈老师对《了凡四训》进行精彩解读,让教师们通过学习《了凡四训》,力戒“浮躁、急躁、暴躁”通病,改变心境,成为有正气、有能量的人,在教育中传播爱与正能量。
《了凡四训》为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善书,结合大量亲身经历,以其毕生学问与修养,为教育自己子孙而作的家训。同时,告诫了世人不要被“命”字束缚手脚,要自强不息,改造命运。
文章篇幅短小,寓理深刻,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和真善美中华文化,通过“立命之学”“改过之法”“积善之方”“谦德之效”四章,论证“种瓜得瓜”“善有善报”“积极进取”“有愿皆成”之理。本为训子书,渐为劝世宝典。数百年历久不衰,时至今日,仍然是脍炙人口、滋育身心的杰作。
老师们在学习圣贤教诲中,体悟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,共同探讨如何将圣贤智慧落实到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中去。
《了凡四训》被誉为“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”,是一部荡涤人心,重塑人格,成就人生的智慧宝典。陈老师扣合社会现象,解析了凡先生一生改过积善的真实经历,深入阐述了人生命运由内在德行决定的真相:要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,学而会用,学而受教,做个能爱人,能帮人的有正能量的人。
“任重而道远,仁以为己任”老师们纷纷表示,为人师者一定要身体力行,先行学习,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,做到知行合一,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,传播者。